吕大鹏透露,目前生物航煤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航煤的原料范围,与专业的民营企业合作,并开展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商业合作飞行,最终达到产业化、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无论PM2.5的减排目标是35微克/立方米还是25微克/立方米,课题组发现,按目前的各种政策组合都没法达到标准。马骏提炼出五大结构问题。
三是船舶货运结构粗放,航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占PM2.5的10%,且仍有上升趋势。经济结构调整是否会对GDP增长带来短期的抑制作用?马骏认为可能性不大。交通运输应成为调整重心。这更多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它会对一些行业带来影响,但同时也会拉动一些新型行业。PM2.5指数屡屡爆表,你会想到什么?在经济学家眼中,上海PM2.5的结构组成图,恰恰可以对应一幅经济结构调整的蓝图。
一是地铁占居民出行比率25%左右,远低于其他国际大城市的60%-80%,而地铁的PM2.5排放仅是公路运输的1/10研究出台防治大气污染的综合措施。长三角区域共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3年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4.2%,高于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3.7个百分点。
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4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6%。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臭氧和PM10。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是邢台、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济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郑州。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最重。
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城市是海口、舟山、拉萨、福州、惠州、珠海、深圳、厦门、丽水和贵阳。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74个城市中,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各项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其他71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京津冀区域所有城市PM2.5和PM10年平均浓度均超标,区域内PM2.5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06微克,PM10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81微克。传统的煤烟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京津冀13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其中有7个城市排在前10位,部分城市空气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全年天数40%左右。珠三角区域共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3年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6.3%,高于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15.8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部25日发布的2013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京津冀区域共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7.5%,京津冀区域所有城市PM2.5和PM10年平均浓度均超标。京津冀区域共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3年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7.5%,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低23个百分点,有10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低于50%,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PM10和臭氧。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监测结果可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区域。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臭氧和二氧化氮
环保部部已对发布内容进行了改进。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相关负责人就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不一致一事表示,目前对外实时发布的AQI指数反映的是最近24小时污染物浓度的平均水平,而不是当前小时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因此会出现与公众感受不一致的情况。一是实现城市站数据点对点传输,实时向国家传输监测数据,并实时对外发布,接受公众监督。
及时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连续重度以上空气污染过程的监测预警信息,为启动有关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提供决策参考。二是空气污染呈现复合型特征。74个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三区城市,具有人口密集、产业密集、消费密集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特点,如2012年河北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52.7%,粗钢产量超全国总量的1/4。全力巩固第一、二阶段监测工作成果,努力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已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监测点位稳定运行、数据可靠。我部已要求相关地区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制定和出台了《空气质量监测站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强化空气质量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尤以京津冀区域污染最重,有7个城市排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第二、三季度PM2.5季均浓度分别为56.7微克/立方米、44.7微克/立方米。
三是空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3年1月和12月京津冀、长三角、中东部地区发生了两次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污染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重污染天数占全年重污染总天数的53.4%。
城市空气重污染主要集中在第一、四季度,74个城市PM2.5季均浓度分别为96微克/立方米、93微克/立方米。三是城市化加快带来空气污染压力。
充分运用2012-2013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大检查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重点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开展回头看飞行检查和交叉检查,进一步创新检查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检查的方式方法,积极构建常态化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有效促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规范化运行。说明国家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决策是正确的。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提升,交通拥堵期间汽车长时间处于怠速状态,加大了尾气排放量。二是抓好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体系建设。
对检查中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行政干预、数据造假等严重问题的单位约谈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并给予严肃处理,进一步提高自动监测数据质量,不断增强自动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推动第三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力争早日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新标准监测能力全覆盖。
三是提高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特别是在重污染天气下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基本一致,为公众健康出行提供科学指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问:大气行动计划规定要开展空气质量考核和排名,如何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答:我部将从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强化措施,确保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报告》首次对我国自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进行评价,同时将PM2.5、CO和O3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对说清我国空气质量现状,明确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建立监测数据质量督查机制。
74个城市首要污染物是PM2.5,其次是PM10,O3和NO2也有不同程度超标情况。静风、逆温现象增多,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市政建设和道路、施工扬尘等污染源也加剧了空气污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二是74城市监测结果表明,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值的新标准,监测的主要污染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反映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客观实际,为引导有关区域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相应的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防控灰霾等重点大气污染问题,具有较大的作用。我部已对发布内容进行了改进,用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当前小时浓度值计算城市及点位空气污染指数,实时反映颗粒物的污染情况,让发布的颗粒物污染状况与公众的感受相一致。
问:从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看,能得出哪些结论?答:2013年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大、集中度高,给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
三是开展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问:从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看,我国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分析城市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发展模式依然粗放。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mkntz.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32259/6958.html
上一篇
“游眉山 品东坡”
有话要说...